189-2272-3578
近年來,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黨中央實施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短板工程的決策部署,重點圍繞特色優勢農產品,加快推進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和主銷區、從田間到餐桌的全流程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加快提升綜合冷鏈流通率,有效促進農業轉型和農民增收,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消費升級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全省大小冷庫超過2000多座,冷庫容量超過700萬噸,是“十三五”期初的2.3倍左右,冷藏車保有量約1.4萬輛,預計到2025年全省冷庫容量將突破1000萬噸。
一.主要做法
(一)堅持規劃引導,優化冷鏈物流布局
一是強化規劃引導。印發《廣東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廣東省冷鏈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謀劃加快優化區域網絡,構建全程冷鏈物流體系;編制《廣東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行動計劃(2021-2025年)》,部署推進田頭倉儲冷鏈設施建設。印發《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建設總體方案》,部署建設貫通產地預冷、冷鏈運輸、銷區冷儲、冷鏈配送等環節的冷鏈設施骨干網。
二是優化重大樞紐布局。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心支持下,我省廣州、深圳、汕頭、東莞、江門、湛江、茂名共7個城市列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承載城市。截至目前,東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已納入國家建設名單。
(二)強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資金支持。2017年以來累計安排財政資金超4億元,引導企業加強農產品保鮮倉儲設施建設;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021年安排城鄉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領域專項債券項目63個,累計發行60.4億元,帶動投資156.3億元。
二是強化用地保障。對符合要求的冷鏈物流體系的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可實施點狀供地。對納入“三舊”改造范圍,具有合法用地手續的工業用地,改造后用于建設冷鏈設施,可享受按原用途使用5年過渡期的政策。
三是降低用電成本。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建設產地分揀包裝、冷藏保鮮、倉儲運輸、初加工等設施,對其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大幅降低在農村冷庫運營成本。
四是優化配送管理。開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專項行動,完善城市配送網絡節點、??垦b卸設施,推廣集中配送、共同配送模式。指導廣州市優化冷鏈車輛通行管理,對5噸以下持證車輛可不受市區貨車限行管制措施的限制。
(三)補齊短板弱項,完善提升冷鏈物流網絡
一是補齊“最先一公里”短板。印發《廣東省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實施方案》,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在各地區相對集中的鎮村建設田頭市場、集配中心等流通設施,配備預冷倉儲、分級包裝等物流設備。大埔、羅定、徐聞、高州成功入選國家級試點縣,其中高州在全國首創集倉儲保鮮、加工包裝、技術示范推廣等十項功能于一體的“田頭智慧小站”。
二是加快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推動廣州南沙國際冷鏈物流項目建成投產,項目投資35億元,庫容46萬噸,是全國最大臨港冷鏈倉庫群及綜合性冷鏈物流分撥基地。加快東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超25億元,目前,增益冷鏈庫容約9萬噸多溫區冷庫及物流倉庫已投入使用;江南農批基地已建成高標準冷庫容量6.5萬噸。
三是構建冷鏈設施骨干網。以供銷系統為主體,按照“政府引導、供銷主體、分級實施、市場運作”原則,建設“1個中心+2個區域網+3個運營平臺”。目前,冷鏈骨干網已在全省19市55縣(市、區)布局建設項目60個,規劃投資131億元、冷庫庫容160萬噸;其中已運營項目15個、冷庫庫容38萬噸,在建項目22個、冷庫庫容61.1萬噸,完成投資額40.26億元。
(四)推廣試點示范,推進冷鏈物流標準化
一是加強標準化組織引導。成立廣東省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發揮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作用,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宣貫,推動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應用。
二是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制修訂。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積極開展粵港澳三地冷鏈標準化研究,參照國際先進標準和法律法規,在鮮活農產品、食品領域組織編制灣區三地互認的區域性標準。廣州市發布的《多溫冷藏運輸裝備技術要求及測試方法》被商務部作為行業標準頒布實行。
三是開展冷鏈標準化示范。設立商貿流通標準化試點城市建設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標準化企業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廣州、佛山、陽江3市被評為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試點城市,天業冷鏈集團的個性化冷庫定制服務模式、何氏水產公司的長距離跨區域全程冷鏈運作模式被商務部列為復制推廣的示范典型經驗。
(五)筑牢安全底線,強化冷鏈物流監管
一是引導企業配備冷藏車定位跟蹤、全程溫濕度自動監測設備。目前全省冷鏈車輛70%以上能夠實現車輛監控和溫度監控,如溫氏集團建成冷鏈物流監測平臺,實現運輸過程中車內溫度實時監測與反饋;雪印公司建成大數據平臺,系統實時顯示每輛運輸車輛的位置、司機、貨物情況;清遠雙匯公司為每副白條豬“打碼”,實現從倉儲到運輸的追溯管理。
二是順應疫情防控需要,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的監管。建立廣東省冷藏冷凍食品追溯系統,設立集中監管倉,要求進口商在追溯系統填報進口冷鏈食品有關信息,并在集中監管倉實施入倉核酸檢測和集中消毒。廣州市推廣應用“冷庫通”,對全市進口冷凍肉制品、水產品市場實現“建碼”監控全覆蓋。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我省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初顯成效,但全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分布不均,產地預冷設施建設滯后,用地難、融資難、通行難問題仍較突出,企業專業化、規?;?、網絡化發展程度不高。下一步,我委將會同省有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制訂冷鏈物流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不斷完善工作舉措,強化政策保障,切實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一)加快推進冷鏈設施布局建設。把握好當前國家加大對冷鏈物流扶持的契機,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加快培育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在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和農產品主銷區及中轉規模較大的城市 布局合理布局一批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圍繞補齊冷鏈物流最先和最后一公里設施短板,完善田頭預冷保鮮與城市末端網點冷鏈設施,推動構建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為核心,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為重要節點,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為末端網點的,干支配一體、產銷協同的現代冷鏈物流網絡。
(二)強化冷鏈設施資源整合。發揮供銷系統與農業生產、消費市場聯系緊密的優勢,強化中小農戶農產品集散、預冷、初加工等服務,加強與物流企業、銷售平臺對接,鼓勵通過冷庫資源入股、股權合作、托管經營等聯合模式,對全省冷庫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推動形成規??偭亢侠?、區域分布優化的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三)加快行業數智化發展。以農產品為重點,進一步推廣使用無線射頻識別、衛星定位系統等信息技術,建設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確保農產品質量全程有效監控和可追溯。加強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整合農產品、冷庫、冷藏運輸車、訂單等資源,構建“產品+冷鏈設施+服務”的冷鏈公共服務平臺。
(四)加快培育行業龍頭企業。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制定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服務規范,依托冷鏈物流平臺延伸農產品增值服務鏈,加強基礎設施、生產能力、設計研發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優化冷鏈流通組織,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由基礎服務向增值服務延伸。
(五)支持冷鏈物流新模式發展。鼓勵多溫共配模式,培育一批技術先進、運作規范、核心競爭力強的專業化、規?;滏溛锪髌髽I,發展冷鏈甩掛運輸和多溫共配,促進冷鏈運輸集約化發展。推動冷鏈物流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積極支持冷鏈共同配送、“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上一篇: 肉掛車冷藏車的掛鉤要求
MORE+ 推薦產品
MORE+ 推薦新聞